張岩
  “通過心理測評,我們可以很快找到這些孩子的心理癥結,以確定更有針對性的幫教方案。”9月1日,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檢察院未檢科副科長劉力萍手拿一打《問題未成年人心理分析報告書》說。筆者在其中一份未成年人生活事件心理量表中看到,可能影響到青少年心理的317項因素及影響程度列得一清二楚,每份表後還附有一份詳細的解決“處方”。
  為切實強化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,10年來,該院未檢科不斷探索運用情緒疏導、危機干預等專業方法,幫助涉案未成年人彌合創傷、矯正誤區的途徑和方法,獲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稱號。但實踐中,辦案檢察官發現僅借助外來的專業力量,這項工作存在“兩張皮”問題,只有辦案人員自身具備心理學知識,才能更好地與涉案青少年溝通,更加深入地瞭解案情背景,及時採取相應的疏導措施。
  3年前,劉力萍參加了國家心理咨詢師培訓,2011年11月通過了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考試。隨後她創造性地將心理輔導運用於未成年人案件辦理,取得良好效果。
  2012年8月,該院與全國唯一的“問題青少年教育矯正博士點”魯東大學檢校共建,借助該校的專業優勢,共同開展“問題青少年心理干預”合作研究,出台了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心理疏導工作規定(試行)》,建立了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“四測評一訪談”心理測評疏導模式,將專業心理學方法納入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流程。
  “4個測評表具有不同的功能。社會支持量表,重點瞭解涉案未成年人遇到問題時,能否尋求或感知社會幫助,以及能否給予他人同樣的幫助;家庭功能測試表,重點在於瞭解涉案未成年人人際交往情況,尤其是與家庭人員的溝通情況;情緒行為量表,側重涉案未成年人自身心理健康方面,尤其是面對事件的應激能力;心境調查表,針對涉案未成年人當下的心理狀態設置,包括對未來的預期、對處罰的認同度等。‘一訪談’就是約談涉案未成年人的家長,瞭解其成長環境。”劉力萍介紹。通過“四測評一訪談”,實現了對涉案未成人心理問題的診斷,從而建立個性化幫教方案,確保幫教效果。
  16歲的小張曾參與一起故意傷害案。辦案檢察官通過走訪其老師、同學和鄰居,瞭解到小張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學生,因朋友義氣誤入歧途。案發後小張心灰意冷,檢察官對其人身危險性、人格特征進行評估,認為他的家庭功能水平明顯低於正常水平,總體心理狀態處於中等偏低水平。因小張犯罪情節輕微,2012年5月,該院對他作出了不起訴決定,同時制訂了有針對性的跟蹤幫教矯正方案。
  檢察官幫小張重返校園,並吸納他進入該院青年志願服務隊伍,讓他與青年幹警一起參與社會服務,慢慢對他進行心理干預和疏導。漸漸地,小張心態變得越來越平和,學習成績明顯上升。今年他與檢察志願者一起去看望一名白血病少年時,悄悄把自己暑假打工掙的600元塞到白血病少年手裡,還送給少年一本《在細雨中呼喊》。在書的扉頁上,他規規整整地寫上了“希望”兩個字。他說,這兩個字不僅是送給少年的,更是送給自己的。
  3年來,該院先後對20餘名涉案未成年人開展“四測評一訪談”幫教,引導他們重拾自信,重返社會,目前已經有1人研究生畢業、2人考上大學、6人繼續學習,轄區未成年人再犯罪率為零。
  (張岩)  (原標題:心理疏導點燃“希望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v08bvuxf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